2024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在多哈落下帷幕,九游娱乐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统治级表现,在已结束的四个奥运项目中包揽全部金牌,17岁的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,其标志性的“水花消失术”再度引发全球跳水界热议。

全红婵207C动作满分封后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当晚焦点,全红婵在第四跳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中,七名裁判打出满分10分,最终以458.20分的总成绩力压队友陈芋汐夺冠,这一分数刷新了她个人国际大赛最高得分纪录,距离世界纪录仅差9.3分。
“今天的状态比训练时更好,入水那一刻就知道稳了。”全红婵赛后表示,值得一提的是,她在预赛和半决赛均选择降低难度保存体力,决赛才亮出全套高难度动作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评价称:“她的动作规格和稳定性已超越同龄选手至少一个时代。”

男子双人3米板惊险卫冕
王宗源/龙道一组合在男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遭遇英国组合的强力挑战,前五轮领先12分的优势在最后一跳前被缩小至3.8分,关键时刻中国组合顶住压力,以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拿到102.60分的全场单跳最高分,总成绩472.86分成功卫冕。
“对手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完成得很漂亮,但我们早就准备好打硬仗。”王宗源透露,队伍赛前针对可能出现的小分差局面进行了专项心理训练,这场胜利也标志着中国跳水队在该项目上实现世锦赛六连冠。

中国跳水队包揽世锦赛四金 小将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

新老交替中的传承力量
本届赛事中,中国队的年龄结构呈现鲜明梯队特征,27岁的曹缘在男子3米板项目收获银牌,赛后确认这将是他最后一届世锦赛;而15岁的黄建杰在混双10米台搭档张家齐夺冠,成为队史最年轻的世界冠军。
“看着年轻队员成长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。”奥运五金得主陈若琳以教练身份现身赛场,她特别指出:“现在的新人技术更全面,像黄建杰已经掌握409C(向内翻腾四周半抱膝)这种过去男子选手才有的难度。”

科技助力训练革新
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透露,本次备战首次引入“3D动作捕捉系统”,通过实时数据对比帮助选手调整空中姿态,在半决赛中出现失误的昌雅妮,正是利用该系统在24小时内修正了起跳角度偏差。
国际泳联最新技术报告显示,中国选手的平均入水垂直度达到89.7%,远超82.5%的赛事平均值,这种精准度源于新研发的“智能压水花训练器”,该设备能通过水压传感器反馈即时调整手掌入水角度。

中国跳水队包揽世锦赛四金 小将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

巴黎奥运周期格局初现
随着主要对手英国、加拿大等队陆续启用难度更高的动作编排,跳水项目的竞争进入新阶段,马来西亚名将潘德莉拉在女子10米台决赛尝试5255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),虽因完成度不足仅列第四,但这一难度储备已引发关注。
中国跳水队随即调整冬训计划,将重点发展男子组的转体动作稳定性,总教练赵文进表示:“现在不是守金牌的时候,要在难度和稳定性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。”

跳水运动全球化进程加速
本届世锦赛首次出现全部参赛代表团均派选手参加跳水项目的盛况,国际泳联同步启动“跳水明星挑战赛”计划,拟邀请全红婵等顶尖选手赴南美、非洲进行表演赛,巴西体育部长现场观摩后宣布,将拨款2000万美元在里约热内卢修建国际标准跳水训练中心。
“十年前我们还在为凑够决赛人数发愁,现在需要增设资格赛。”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赫尔曼感慨道,这种变化与中国长期实施的“国际教练员派遣计划”密切相关,目前已有7名中国教练在海外执教国家队。

商业价值持续攀升
据权威机构统计,本届赛事跳水项目收视份额较上届提升37%,赞助商数量增加12家,全红婵代言的某运动品牌股价在赛后交易日上涨5.2%,值得关注的是,跳水赛事的女性观众占比首次突破60%,18-25岁年轻群体观赛时长同比增长210%。
赛事组委会创新推出的“VR跳水体验区”累计接待观众超2万人次,观众可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模拟完成407C(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)动作,这种沉浸式互动被业界视为推动项目普及的关键突破。

环保理念融入赛场
多哈赛场采用的新型可拆卸跳台减少钢材用量达40%,循环水处理系统使每日用水量降低至传统泳池的1/3,中国队在赛前捐赠的20套碳纤维跳板,将用于中东地区青少年跳水训练。
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官员称赞:“跳水项目正在展示如何将竞技卓越与环保责任相结合。”这种理念也体现在运动员装备上,全红婵此次比赛服采用再生聚酯纤维材料,每件相当于回收11个塑料瓶。

随着跳水项目竞争格局的多元化和技术革新的加速,中国跳水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,正如周继红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:“包揽金牌不是终点,我们要做的是让全世界都爱上这项运动。”在巴黎奥运会倒计时200天之际,这场多哈战役既巩固了中国跳水的优势地位,也为项目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